九溪十八澗,山中最勝處,昔久聞其名,今始窮其趣。
重重疊疊山,曲曲彎彎路,丁丁東東泉,高高下下樹。
這是清代學者俞樾遊後所賦的詩,淋漓盡致地道出了「九溪十八澗」的風光,這正是引起我去走它一回的動機。
這次來杭州,全是去野外踏青,沒有擁擠的人群,雖說温度只十幾度,太陽一出來了就不覺得冷,也不熱,走起路來都不會冒汗,心情十分愉快。
仍然是到新豊吃了早點,然後走到岳廟站搭K27公交,車上的人蠻多的,一車坐到「龍井茶室」站,下車就看到大石頭刻著:龍井問茶。
「龍井茶室」站下車就看到:龍井問茶
今天的路線是從此處開始步行,穿過龍井村,沿九溪十八澗走到錢塘江畔的九溪,再坐公交K4回到杭州市區。
九溪十八澗呈”Y”字形,由北而南注入錢塘江,全長6公里,豐水期(4-10月)才看的到瀑布。
入口有二,一是龍井村,另一是楊梅嶺,交會點為「溪中溪」。九溪十八澗是石塊鋪成的小路,兩邊是溪水、茶園及樹林,有時需踩石過溪,充滿了野趣。
九溪十八澗地圖
從龍井村的牌坊下走進這個小村子,兩旁都是農家,多以種茶為生,也兼做茶室或餐飲,吸引不少遊客來此喝茶吃飯,這幾年富裕了,房舍多為新蓋的洋房,路旁也停了不少的私家車。
龍井村中的小路
龍井村兩旁民居
龍井村尾的泊遠居
走了十來分鐘,路旁巨石上寫著「泊遠居」,表示你到龍井村尾了,前方左轉就是九溪十八澗的起點。
很快的就看到第一條溪水從小路穿過,幸好是秋冬水少,踏著石塊就走過,山路兩旁山坡上種滿了茶葉,長得一坨一坨的,滿眼的綠讓人身心愉悅。一路上,小溪橫過小路,你就必需小心踏著水中石塊過溪,溪水多時,只得從路旁的大石塊上走,還有一點刺激性。
走過第一道小澗
山坡上一坨一坨的茶葉
又一道橫過山路的小溪
走在鄉間的小路上
踏著石塊走過小溪
走,走,走,我們一同去郊遊
人在茶樹中
這裡水多,必須踏大石塊過溪
一路上,多有當地人來踏青的,我們在小亭子休息時,遇見四位年紀較長的退休人員,他們說,一有空就到處走走,並向我推薦幾個地方,像是杭幫菜博物館,還有大兜路文化區,這些和我這回走的點比較起來,就大不如了。或許來杭州長住,可以慢慢逛個透。
一路走來,景色怡人,一點都不感覺累,居然有人騎單車來玩,全都石頭路,還要過小溪,只見他抬單車才能過溪,偑服!
兩大巨石橫在溪中
看見這橫在溪中兩大巨石,表示九溪煙樹到了,這景點有個小湖和小瀑布,風景不錯,又見新娘子來這兒照相,我沒進去,留個影就離開了。
九溪煙樹,遠方有個小瀑布
真不錯,這裡有個公共自行車站點,恰巧有兩輛車,剛好為我們留的,借了車,一路都是柏油路,省了不少力氣,馳騁在風景優美的山路,只在林海亭子停了一會,看了一下那烏龍的傳說,不禁失笑。
林海亭裡有個烏龍的傳說
九溪公交車站
到了九溪,不遠就是錢塘江了,這裡有個自行車站,將車子還了,旁邊正有輛K4公交車待發,跳上公車,終點站是「一公園站」,太好了,我事前都查清楚了,一公園站就在湖濱路,和解百新元華的旁邊,下了公車,過個馬路,就可進入解百去吃「新百鹿」啦。中午菜色如下:
臭味相投、夫妻肺片、蚝油生菜、特色雞爪
石鍋牛蛙
民間傳說:
從前楊梅嶺住著一戶人家,一天他們的孩子在溪溝裏找到了一顆珠子,在把玩的時候不慎吞進了肚子裏,立刻孩子身形不斷扭曲、長大,變成了一條渾身漆黑的烏龍,騰空而起。
父母聞訊趕至,哭喊著孩子的名字,烏龍一叫一回頭,尾巴掃過之處就形成了九溪十八澗。
睡了午覺,六點搭上岳廟站的公交51環線,直達吳山公交站,下車時順口問了司機,你這車最晚幾點還有啊?沒想到答案是:這是最後一班;連忙在吳山公交站查了一下的站牌,幸好有班K25可到湖濱站,然後轉K7就好,真是佛心來的!
吳山廣場還是那麼的熱鬧,有跳舞的,有擺地擹的,河坊街和前幾年一樣沒變,逛街的人潮很多,我只買了兩包薑糖,其他的都沒買,走到河坊街的另一頭,在一家陝西面館,吃了肉夾饃和拉面,都不錯吃,不禁懷念2006年的西安之旅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