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2007年9月我來到麗江,玩了九天八夜,在古城呆了五天,也算對她有些了解,讓我帶領大家漫遊這個浪漫有趣的小城。

  說它是小城,一點都不為過,她面積只有3.8平方公里,海拔卻有2400米。實在是很難想像,經過歲月洪流的無情沖刷,世界上很多的古城大多荒廢或消失了,但是麗江古城,她在地球上已存在了八百多年,至今仍是生機勃勃,也許是因地處高原,和中原有著地理上的隔絕,所以她保留了原汁原味,這一點令我深深著迷。

    我剛來此地時,前兩天身體有一些高原反應,幸好接下來的日子都沒什麼狀況。從開始迷上自助旅行之後,發覺事前功課做的越詳細,玩起來就越得心應手,而且成就感也越大,與各位共勉之。現在來講講她的地理位置吧。


先來個麗江古城地圖

  麗江古城位於玉龍雪山的南面平原,古城西邊緊臨獅子山,形狀就像一座硯台,這也是古名「大研(硯)」的由來。一個城市的形成,必定與水有關,因為水可以延續生命,麗江古城亦然。

  北方的玉龍雪山冰雪融解後,滲入地下,形成黑龍潭的泉水,這個黑龍潭位於象山腳下,距古城約兩公里,泉水往南經玉龍橋流入古城,這一段河水稱為玉水河,兩旁是謂玉泉公園,玉水河的一邊已開發為燒烤一條街,形成新的旅遊觀光區。

  

  河水經玉龍橋進入古城後分為三條:西河、中河和東河,房屋大多延河而建,河水有時穿屋而過,可謂世間少有;其中東、西兩河為人工開鑿,河道比較小,其上多為木橋和石板橋,而中河渠道比較寛,其上之橋,多爲石拱橋,如大石橋、萬子橋、百歲坊橋等等。
 當你在古城漫步時,你會看到城內河水穿街過巷,小巷纵横交错,你只需記得「順水進城,逆水則出城」,那就不會迷路了。
 遊客進入古城,大都由北面的玉龍橋,也就是古城的標誌大水車那兒往南走,有三條主要街道是你不得不知道的,中間的叫東大街,最為筆直寛闊,兩旁都是些賣紀念品,衣服的商店,當然,由宣科老先生主持,表演東巴古樂的場所是有點特色的地方,有空可以去聽聽,其他我就不建議了,因為這條街的東西還滿貴的,如果不東瞧西看的話,大概走個5分鐘左右就抵達古城的心臟「四方街」。

  如果從西面的一條街進入,這條街比較古老窄小,叫做新華街,它沿著西河而行,緊臨獅子山,西河的一邊為商店,另一邊則是著名的酒吧一條街,年輕人的最愛,入夜之後,音樂歌聲震耳欲聾,河邊的遊客們大聲對歌,越夜越美麗。從這條新華街走到四方街的科貢坊,也許因為人多路窄,要個10分鐘吧。

  我比較喜歡從東面的新義街走,她不像東大街那麼繁華,也不像新華街那麼吵人,彎彎曲曲的小巷別有風情,進入這條街不遠,東面有家「康巴小吃」,東西好吃,價位也平,我喜歡吃它的玉米餅,韮菜春捲,綠豆稀飯。

  再往南,有幾家在網上著名的店,像茶馬古鎮客棧,老謝車馬店、東巴爸啦,你找找看,很有趣的;再走幾步,就到了一個小四方街,又稱「賣草場」,顧名思義,這是過去供應糧草給騾馬的地方,賣草場有幾顆樹,樹下有一些椅子,我曾在這個小四方街坐著,一邊吃著老婆剛買的石榴,一邊欣賞過往的路人,悠悠閒閒的度過快活的時光。

  休息夠了,向南走就到了密士巷,這裡有個「璨溢井」,是個單眼井,僅供人飲用,不能洗濯物品的,它是目前還在使用的活井,水質非常清澈乾淨,井水中有幾條小魚游來游去,我猜測放幾條小魚也許有個功用,那就是可以預防井水被放入不明物体吧,對了,井旁還貼心的擺了幾個小碗,遊人可自行取用。

  這條新義街有多條橫街通往東大街,在街口都有明顯的木製地圖,想迷路也很難;往南沒多遠,就到了大石橋,它在五一街上,往西沒幾步就是四方街,大石橋是雙孔石拱橋,從橋下可見遠處雪山,又稱「映雪橋」。

  但我有興趣的是:在大石橋旁有個著名的「大石橋小吃」,它的黃豆面可是非嚐不可的。吃完了黃豆面,穿過大石橋,從它西邊的小路往南沿河走沒幾步路,過個小木橋,你要仔細點,有家「吉利鋪小吃」藏在巷子裡,這家店的滷味非常好吃,尤其是酸辣涼粉實在是好吃到不行,這是老婆的形容詞。

  好了,回過頭來聊四方街,它不是條街,而是個廣場,古城的設計是以這個廣場為中心,從四面八方有多條道路可以抵達,有一本「雲南圖解-麗江」在書中談到有九種方式抵達四方街,十分有趣;四方街在茶馬古道時代,是各路人馬的起點也是終點,來自四面的商人都在這裡交易貨物,然後再由這兒奔向八方;這裡是古時的騾馬驛站,也是集市中心。

  四方街的西邊有個科貢坊,科貢坊以西叫做科貢巷(黃山巷),原先住在巷內的楊家一門有三人在清朝考中舉人,後來巷子裡又有人中了進士,官府便在巷口建了一座二層門樓的科貢坊以激勵後人,現在這座樓是失火之後,重建為三層的。

  現在科貢坊巷內都是商店了,一走進去,左邊是家造東巴紙的店,造紙不用錢的,你可以請主人寫上你想要的東巴字,帶走時要算錢;巷口右邊是專賣馬鈴舊貨的「夢駝鈴」,又名「古鈴精怪」,老闆人稱「台灣阿丹」,這個店名字是由他的老婆名字中取得靈感的,他們來自台灣,全家都搬來麗江,在拉市海買了一個庭院,安居下來,兩個女兒在這兒唸小學,生活的很快樂,阿丹每天騎著電動三輪接送小孩,同時上山下海收購舊貨,店中的古物寶貝真是不少,阿丹說有些寶物是國寶級,非賣品的。

  店後方還有一位才來兩年的另一位台灣人,本來在深圳工作,但因每日工時過長,為了追求自己的生活,來到此處從事普耳茶的買賣,店名叫「磐古」,他的普洱茶是請人由高山採集,不是種植的,我們夫婦和他坐下來聊了好一會兒,嚐了幾杯他的普洱茶,果然味道與眾不同,沒有那種怪味,我本是不愛吃普洱茶的,但這次也為之傾倒,雖然不曾向他買,但仍然要誇他幾句,假以時日他的茶必能暢銷。


  

  四方街的西側有兩座有趣的橋,一座在科貢坊的前面,叫「賣雞豌豆橋」,另一座在它的南邊,叫「賣鴨蛋橋」,從名稱可知在以前集市廣場時期是賣些什麼東西的,一般遊客都沒注意到,在賣鴨蛋橋的兩邊各有一個溝糟,這是以前人們在集市結束的時候,會將木板插入溝糟以阻擋河水,讓河水溢出,同時四方街的設計是西高東低,這樣就河水可以將街道沖洗的很乾淨,這是多有趣的事啊。

  過了賣鴨蛋橋,往黃山上段走個5分鐘上坡路,右轉可以通往文昌宮,放心,巷口有指示的,為什麼要走這條路呢?因為要看古城全景不一定要上萬古樓,我最恨那些收門票的地方,簡直是攔路打刼,尤其是一些新建的仿古城,癈話少說;這條小路走幾分鐘就來到新華小學,它的前面就可一覽古城全景,我就拍了好些古城全景的照片,都是很美的;再走兩步路來到閱古樓客棧的上方也可以好好照幾張相,接下來到文昌宮走走,它是免費參觀的,而且有專人解說,但注意了,裡面的道士會幫你算命,講一大堆有沒有的,聽聽就好,你不必太理會,要你捐錢也可不捐的,看你自己了。過了文昌宮繼續走就是下坡了,它可以通往古城外西邊的民主路,我沒走過,你可以試試。

  從大水車到四方街,我們已遊覽了古城的北半邊了,四方街以北是觀光團必到之處,每每看見一人拿著小黃旗,後頭跟著一大堆遊客,只聽導遊信口開河,吹得天花亂墜,說什麼古城小巷三千多,住一個月也摸不透,實在好笑;即使不是旺季也是人多的要命,只要是像樣的景點,只見人頭聳動,什麼也看不到。

  如果要玩不一樣的麗江,一定要住幾天,而且要住古城內的民宿客棧,想看真正的古城,你必須清晨起來逛,也不必太早,這裡天亮的晚,我每天都睡到七點多才醒,只需在觀光遊客團到達之前就行,那時候街道上沒什麼人,只有為生活而早起忙碌當地人,還真是女的比較多,難怪有「娶個納西婆,勝過一頭騾」的說法。

  說實話,古城中照起相來過癮極了,記得要照一些納西老太太才有味道,也要照一些古城的五花石板路,我就直接把相機放在地上照,那光亮的五花石頭路,古色古香。

  來談談四方街南邊的古城吧,七一街在四方街的東南方向,是條比較熱鬧的街,但東西也比較貴些,從四方街沿七一街走50米,有一家「宜賓肥腸粉」,是你不能錯過的美食,我在那裡吃了兩回呢,通常我是不吃回頭店的。再走沒多遠,路右邊有座城門,它就是「關門口」。先不急進這關門口,我們沿七一街繼續前行,要注意巷子口的木製地圖,左邊有個小巷子轉進去就是百歲坊,有座古老的橋,相傳是為父子皆為百歲人瑞而設立的;過了百歲坊橋,先左再向右走,這條巷子叫做「崇仁巷」,可以看到前往普賢寺的牌子,不過我去的時候,它正在整修,無緣吃到寺中的粑粑和穌油茶,只有等下次去的時候再說了。


  繼續沿崇仁巷走下去,右邊有家西北風味的館子,叫做「莫高食窟」,它的大盤雞,拉條子十分有味,可以一嚐。我為什麼會走到這裡呢,因為在莫高食窟旁的巷子內有家「花溪客棧」,是位北京人開的,我是為了吃他的六必居醬所拌的炸醬面而尋香來的,不料,當天時間太早了,老白告訴我廚房還未準備,只有帶著遺憾離開。

  還記得剛才提到的關門口嗎,從關門口進去是條叫「光義街官(新)院巷」的街道,這條街是你必去的,它直通「木王府」,而且這條街賣的東西相對其他街比較便宜,我老婆在這裡買紗圍巾可買了十多條,詳細的價位,你自己去砍吧。沿官院巷走個幾分鐘就看到了一個「天雨流芳」的牌坊,旁邊有個「讀書去吧」,從這兒過小木橋可以很快走到我所住的木家苑客棧,客棧的事找時間再談。

  回到官院巷,再往前走一段路就到了木王府,左邊有個照壁,上有徐霞客對木府的評語:「宮室之麗擬於王者」,這木府我沒進去,它是近幾年重建的,明代設土司,清代改土歸流,早就癈了土司,麗江又經大地震,你想,何必花門票錢去看呢。不過,我從木家苑客棧的二樓正好可以看到木府后院的亭台樓閣,也沒什麼擬於王者,那裡比得上北京的紫禁城,甚至也比不上恭王府和雍和宮。

  但要注意啦,木府前面有座小橋,你可得仔細看一下,它叫「馬鞍橋」,又稱「玉帶橋」,是木氏仿紫禁城的金水橋建的,橋雖小,但有特色,一般的橋都是長大於寛,但這座橋的長比寛來的小,也許是為了彰顯王府的氣派,有點意思。

  我們繼續漫步,沿官院巷往南走,可以到達古城南面的忠義市場,這部份以後再談;我們現在由木府的左面,順著小河走過去就到了「忠義巷」,旁邊有個阿哩哩小吃,它在網上有一點名氣,我去的時候還不到中午,只拿了張名片;如果是下午四點多,你會這條巷小看到一個景象,會有一大群人擠在巷子內,當時我被這種陣仗給嚇了一跳,問了人才知是托兒所放學時間,家長們都愛子心切,親來迎接寶貝回家的,真是天下父母心。

&

  再往前走,有個消防局,直走就可以看到三眼井,也就可以沿光碧巷,走出古城的南邊了,但這部份且慢提,我們到了消防局往右轉,向北走,往頭上一看,有座木府的過街樓,据說是木府為了居民方便通過而建,不知真假;過了此樓不遠,就到了我在麗江多日的根據地了,那就是「木家苑客棧」。走到這地方,幾乎繞了木府一圈,從這裡怎麼回四方街呢?我們倒過頭來講解。

  我們回到四方街去,我最常走的就是四方街南面的現文巷了,因為它是回「木家苑客棧」最近的路,雖然左彎右拐,小巷特多,但走了兩三回,也就輕車熟路了,連老婆也不需我帶領都能自己走回客棧,這點我常誇她。這條巷子走進去是現文巷直街,有些賣雕刻,字畫的店家,挺有文化的氣息,有興趣的可以逛它一逛。走到底不通了,記好,向左轉,向右是上獅子山的路,這條橫街叫現文巷橫街,記得兩步路就要向右再轉,到底有條小河擋住去路,逆河向右行,過一小橋直走,當你看到現文小學時,前面就到木家苑了。

  我是以木家苑為第二個中心,四方街是第一個了,從木家苑門口走出來,也有三條路可供挑選,左邊的一條就是前面所寫的那一段彎彎曲曲的小巷,可以直通四方街;中間偏右的巷子,則經過木府的邊門,也是很快的走到官院街的天雨流芳牌坊,也就是前頭提到的讀書去吧;如果出了客棧門口往右走,那就會看到所謂木府過街樓,從這裡右轉就是光義街光碧巷,一直前行不必轉彎,你會經過一個三眼井,它位於白馬龍潭寺的門前,再往前走就出了古城,右方有一個大轉盤,可以打的去這條路的金凱廣場,吃個黑山羊火鍋什麼的。

  從過街樓直行走到消防局,此時又必須做個選擇了。如果左轉,就是到前面所提的忠義巷了,你可以走到木王府;如果繼續直行就可以通往忠義市場,不過,這段路要問下路,我自已走過一次,走的也是糊里糊塗的,當時是傍晚時分,到達市場時攤子收的差不多了,我也沒買什麼東西,逕自走出市場到了古城南邊的大馬路上,打車到一個叫做「曲靖鮮火鍋第一家」的店去吃帶皮黑山羊火鍋的,這家店是在東邊另一個轉盤那裡的。

  我在「雲南圖解-麗江」這本書中看到過一樣東西,本不以為意,但當我在木家苑客棧的二樓,坐在房間外的椅子喝茶休息的時候,抬頭一看,對面屋簷下有個有趣的東西,形狀像條魚,回家翻書看了才知道,它叫做懸魚,一種避火鎮邪的裝飾品,於是我逛古城時,也就隨時看看屋頂,發現了各式各樣的懸魚,還真是多采多姿,十分有趣。

  有人來過麗江後,說這裡被外來客占據了,太商業化了,我不以為如此,這僅是表象,真正的麗江是要用心去感覺,外來的人能有幾位,他們能影響根深柢固的納西文化嗎?時間長久下去,他們都要融入麗江的;你走過古城南面的忠義市場了嗎?我們每到一個地方,總是會去市場逛逛;如果你只去酒吧一條街嘶吼,或是只是來買幾件衣服,那不如留在大都市吧;你應該去和納西老人聊聊天,逗逗他們的小孩,看看老房子,不是有人寫過,去麗江要做的十件事嗎,你做了幾件呢?

  有人說麗江是適合閒散、發呆的,但是我認為除此之外,麗江古城是要用腳去走的,要用心体會的,說實話,我自己也沒完全把整個古城摸得很清楚,只是談談我走過的路而已;關於古城外的幾條街,像七星街,福慧路,花馬街,我都一一步行到位,親腳力行的走過,再找時間寫吧,寫到這兒,我感覺我仿佛人還在麗江,倘佯在那古城的石板路上,真是懷念。

附:去麗江必做的十件事

 1.到萬古樓聽鳥叫,與麗江老頭搭訕。 

 2. 吃一碗黄豆面

 3. 看四方街的四張方臉

 4. 發現一條屬於自己的小巷

 5. 拜訪一名隱士或狂人

 6. 站在遠處觀察一位麗江老太太

 7. 喝一口麗江的井水

 8. 有幸得到一張麗江名片”

 9. 各買一個不同類型的麗江粑粑

 10. 進一個院子發呆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老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