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 今天是到北京的第二天,此次來有個附帶重要任務,那就要去找老婆的老家, 她算得上是北京人,好幾代都住在北京,只有她这一代都沒來過,那也是一种遺憾

  経研究過地图後,知道从飯店到东四的距離,坐车也不过三站,我決定步行, 既能看看街頭風景,順便運動。 

 早上8奌,从沙滩北街沿五四大街东行,首先在路北辺發現一幢樣式古典的「紅楼」, 看起來年歳已久,果然不出所料,牆壁上掛著一個牌子,說明它是北京大學汨址的一部份, 同时是五四運動的重要活動地奌之一,毛澤東曾在這兒图書館工作。
 走過了一条街,路的左辺又看到了一座大型建築物,那是「中國美朮館」, 就在路口的小公園中,有一群人们在裡頭活動,这次我發現北京保留了許多公園, 这是很好的事,因為一些退休的老者可以在裡頭活動,联誼,下棋,打發时间。
 在小公園裡我看見有人在地上寫字,進去瞧瞧,只見那老先生手拿自己製作的筆, 沾上水就在地上練起來字來,経請教才知道這枝筆的製造方法,首先把海綿修剪成的筆頭的形狀, 再將保特瓶頭包住筆頭的上部,以鉄絲綁住,由上方插入一枝竹子,就成了這一隻克难筆, 我不禁手癢也在地上寫了一個字,與老先生们聊了一下天,照了些相片就離開了。
 

中國美朮館旁的小公園中寫字的老先生 

我曾在一篇文章看到,北京人很注重方向,路名取的也很有方向感,比方說, 以某個地標為準,往东的叫东大街,向西就叫西大街,当然也有北大街,南大街; 更有趣味的是,如果街是斜的,那就乾脆挑明了它,比方說「煙袋斜街」、「东花市斜街」; 你向路人问路时,會得到这樣的答案:“你向东走個兩条街,再向南,到了路口,东北角就是了“, 你看,方向清楚的不得了。北京呆了些日子,我現在也有这個毛病,常用东南西北來指方向了。
  好,回到刚才的小公園來,如果由这个路口南行,可前往「王府井步行街」, 路口东面对街即為「隆福寺街」,这兒在过去可是不得了的熱鬧,东有隆福寺,西有護国寺, 都是善男信女必來之地,每逢開廟必定人山人海,但今天不如往日了;走進去一看, 有些賣衣服的店已經开始營業了,再往东走,到了百年老店「白魁老號」, 這正是我要吃早奌的地方,人已坐了不少。
 我们點了聞名已久的豆汁和焦圈、麵茶、 燒餅夾牛肉、肉夾饃;一吃之下,大為驚奇,尤其是那豆汁, 早聽人說外地人不容易接受這豆汁的味兒,只有老北京人才會喜酄喝它, 那留走在異乡的北京人,更是念念不能忘的。
 但我喝下一口就愛上它了,配上咸菜丝口感極佳,不但在北京的日子,每天都喝上一碗,回到台灣,仍想念著那酸酸的味兒呢,老婆笑說我前輩子大概是北京人吧。其實,吃道地的北京小吃是对老北京文化的一种懷念。 
 


福隆寺街的老店
 

走出白魁老號,看到了「侯餛飩」,当然得嚐嚐,點了一碗鮮肉餛飩,那個湯的味道真濃郁, 餛飩皮兒很有嚼勁,真的好吃。
 老店「丰年灌腸」就在隔壁,既來之不免也嚐它一盤吧; 丰年灌腸的原料是白薯粉,经油炸过后,外焦里嫩,吃时浇上蒜汁,十分鲜美可口。 北京小吃的特点是每种小吃都要有不同的配料,这样才能把各种小吃的味道吃出来。 比如喝豆汁,必须配辣咸菜丝;吃炸灌肠必须要配蒜汁;吃爆肚要配芝麻酱和辣椒油……, 只是肚量有限,只能每一种淺嚐即止。


 

隆福寺街东口就是东四了,对街是东四頭条,沿东四北大街往北走没多遠,就到了东四三条, 老婆的舉止看起來有些興奮和不安,這是她的老家,前幾代都住在这兒,聽得胡同裡的人說, 那时能住在这兒,可是非富即貴。
 走進三条,只見兩旁斑駁的四合院,有人十分安閒的坐在家门口,也有人搬了桌椅,坐在巷子裡打著扑克牌,賣菜的店也开張了, 每個人都自在的過著生活,這才是真實的北京。
 沿著胡同一路走,找到了老家的门牌號, 只見正在整修,並没有人住,經詢问隣居後才知目前屋主才以四佰萬元買下, 前屋主姓劉則不知去向,老婆连忙打了手机问了大姐才了解怎麼一回事, 原來老家的位置的確是在這兒,但人早已不住在這兒了,唉,白跑一趟。其實也不算白跑, 那种回到老家的感覺是很特別的,文字很难形容。而我在三条裡抽空打了兩個電話, 預定了今晚在利群烤鴨和明晚的厉家菜,这兩处可是非吃不可的,萬一無法吃到的話, 豈不白來北京一趟。
 走回东四北大街,有了另一番收穫,老婆進了一家服飾店,選中了三件衣服,藍、紫、黃 各一,每件15元,顏色很美的上衣,接下來三天都穿著它,我在隔壁的同仁堂買了兩瓶正骨水, 每瓶14.4元,好貴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老KK 的頭像
    老KK

    老KK的世界

    老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